首页 > 媒体报道

为河北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2-09-28 11:31:00 作者: 来源:河北日报

为河北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这十年”

a2654320-fa1b-4d8f-941c-e292537d94d3.jpg.jpg

盖钧镒院士考察大豆创新团队科研工作。

e69575d6-4c88-40cc-a445-669b0890693b.jpg.jpg

衡麦系列品种在衡水景县的收获现场。

冀麦、衡麦系列小麦品种河北覆盖率超30%,冀麦325连续3年入选河北节水推荐品种,成为华北麦区的主导品种;

冀酿2号、冀酿3号等冀酿系列高粱品种全省覆盖率73%,在衡水市种植40余万亩,成为全国多家大型酒厂争相采购的原料;

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在河北覆盖率超40%,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80万亩;

冀豆系列“双高”大豆品种河北覆盖率68%,冀豆12、冀豆17等入选全国主导品种;

“黄冠”梨全国推广150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梨品种,占据河北“半壁江山”;

水果贮藏保鲜创建了薄膜包装复合处理技术,延长货架期50%以上,在20多家大型果品保鲜加工龙头企业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承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计划,以党建为引领,依法依规办事、科学民主治院,全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

以党的建设引领业务发展,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和农业科技工作非常重视,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这些重要论述为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党组坚持第一时间学习和跟进学习,坚持和加强党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并践行“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工作思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使党支部成为业务上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培树先进典型,弘扬科学家精神,真正发挥党员在业务中模范带头作用;高度关注青年成长,大力实施“青年十条”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引领青年科技人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接力前进重任。

通过把党建融于科研工作中,引导广大职工忠于党、忠于事业,全院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标兵”“全国文明家庭”“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千名好支书”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经作所组织科技专家长期致力于太行山革命老区和张承地区科技扶贫攻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植保所微生物杀菌剂产品创新与产业化创新团队,在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上取得突出成绩,被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授予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粮油所张孟臣研究员,四十年如一日,一生只为一件事,《人民日报》对他扎根田间潜心培育大豆品种的感人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全院共建成省级文明单位5个、省直文明单位4个;具有农科院特色的多个优秀党建创新案例和支部工作法在省直机关推广。

不忘初心,十年磨剑———

坚持人才强院,强化平台建设,提升项目水平,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为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牢固树立“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思想,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各级科技研发平台,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坚持人才强院。目前,全院博士154人、硕士358人,占全院专技人员总数的68.1%,比十年前增加30个百分点。拥有中华农业英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9人;省高端人才5人、省管优秀专家1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1个、省“巨人计划”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个、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

——强化平台建设。全院共拥有国家作物改良中心2个、分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区域重点实验室5个、野外科学观测站10个、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2个、国家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1个、环渤海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验站25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技术创新中心5个,以及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土壤有害生物分子检测中心、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果树根系检测系统等一批特色平台。

十年来,全院依托高效运转的科技创新体系,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57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课题560项,主持“项目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11项,主持获批了省基金首批重点项目和首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牢记使命,加强科技创新——

546个新品种、457项新技术和新模式,为河北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不断研发新品种,面向省情实际,聚焦破解难题,推动技术突破。

——培育新品种546个。选育的国家级节水小麦品种、国家主导品种衡观35覆盖全国9省市,累计推广2亿多亩,冀麦325、冀麦418、冀麦585、衡S29、衡4399等连续多年入选国家、省节水补贴绿色小麦推荐品种。创制的谷子抗除草剂种质应用于全国各育种单位,实现了谷子简化栽培,被誉为“谷子生产的一次技术革命”。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已作为黄淮北片区试对照品种多年,高油大豆冀豆17,是我国历史上区试产量最高、扩区审定最多、适应区域最广的大豆品种,在藁城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275.6公斤,被盖钧镒院士称为“全国的标杆”。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河北覆盖率超40%,被鲁花集团等油脂加工企业批量利用,冀花16获评2020年全国“农业农村10项重大新产品”,冀花18、冀花19等入选2022年全国主导品种。

早熟梨“冀秀”,外形酷似鸭梨,风味优于鸭梨,成熟期比鸭梨提早40天,以1000万元的技术转移价格刷新了河北省水果品种转让纪录。板栗品种“燕山早丰”,2020年被国家林草局遴选为“100项重点推广成果”,是目前全国唯一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的板栗品种,出口量占京东板栗总量50%以上。草莓种质资源占有量和培育品种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研发新技术和新模式457项。在绿色和轻简化生产上,首次明确了我省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提出了适期晚播防治技术,创制了咯菌腈与戊唑醇复配高效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首次发现并开展粮田虫害二点委夜蛾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玉米清垄播种、应急化学药剂喷雾等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效达到90%以上。研发出微喷灌、自动伸缩式喷灌等一批关键技术,集成不同环境下作物节水技术标准30余项,实现了生物节水、农艺节水与工程节水紧密结合。构建了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大豆、花生、甘薯等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研制出克抗性药剂及高效减量使用关键技术,实现农机农艺植保紧密结合,平均省工75%以上,减药30%以上。熊蜂工厂化生产及授粉关键技术,省时省工,果菜品质产量提升显著,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应用,市场占有率超60%。研发出8种主要蔬菜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构建了不同栽培模式果园“四适三减”高效用水技术体系。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摸清了40年来我省耕地质量变化规律,明确了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的关键因子,开发了适于我省农田的土壤培肥技术模式,提高小麦玉米产量10%以上。在0.3%~0.5%含盐量的中度盐碱旱地上,建立苜蓿与粮食作物轮作模式,亩产苜蓿(干草)700-1000公斤,亩纯收益1000元左右。在曹妃甸含盐量3.0%以上的滨海滩涂上,综合利用多种生态化技术,累计推广3000亩,绿植成活率90%,实现了滩涂变绿洲。开展中低产田开发研究,组织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技术研发、模式集成、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集成了7套增粮技术模式,3年累计推广3161万亩,增粮30.16亿公斤,节本增效74亿元,节水18.6亿立方米,11家企业转化成果获效益7796.6万元,6名院士评价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十年来,全院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09项,其中主研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主持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10件,制(修)订地方及行业标准457项。21个新品种和42项新技术新模式入选省部级主导/主推序列。

为民服务,促进成果转化——

在不同生态区建立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培训、推广融为一体,把论文写在燕赵大地上

为让先进技术快速应用于生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结构调整、限水压采等省政府重点工作,通过基地示范和巡回指导,强化科技帮扶,服务乡村振兴。

——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围绕全省特优区布局,以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示范展示与引领带动为目标,在全省不同类型农产品优势生产区建设44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300多个示范样板,核心示范区30多万亩。在宁晋、景县、永年、曹妃甸等地建立粮食示范基地;在青县、崇礼、沽源、固安、阜平等地建立蔬菜示范基地;在深州、平山、行唐、隆尧、宽城、平泉、昌黎、卢龙、滦州等地建立果树示范基地;在涉县、井陉、平山、隆化、定州等地建立药材示范基地,年均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00余项。宁晋基地小麦、玉米千亩核心区连续3年实现节灌水50%、节氮肥20%、节工20%、节地5%,小麦玉米全年平均亩产达到1528公斤;青县蔬菜精品示范基地,实现节本30%,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深州基地蜜桃含糖量整体提升2个百分点,“还原了深州蜜桃老味道”;涉县基地解决了柴胡出苗、连翘仿野生种植等技术难题,种植面积扩展至25万亩,跻身全国三大产区之一。

——深入开展巡回指导服务。积极培育科技特派员队伍,年均选派15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120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帮扶,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40余项,年开展科技服务活动200余场次,直接受益农户1.5万人,带动3.7万贫困户直接增收,为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时推出“燕赵农科”网络科技服务平台,为促进成果推广与转化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十年来,全院共科技助力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5个、山区“一县一业一基地”8个,对接服务国家或省现代农业园区46个,支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驿站34个。建设科技引领型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

回首过去,成绩斐然;翘首未来,砥砺前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广大干部职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肩负起河北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责任,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贡献!

03b85beb-c8c9-4f7c-9488-129e6f3487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