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科学家讲科学”之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系列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闫龙团队:使大豆高产育种更科学

2024-01-25 08:50:00 作者: 来源:科技河北

“科学家讲科学”之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系列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闫龙团队:使大豆高产育种更科学

科技河北 2024-01-19 12:01 





嗨~你多久没对这个世界产生疑问了?
还记得探索未知的那种快乐吗?
“科学家讲科学”系列科普讲座来啦!

为有效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营造尊重科学 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我们推出此次系列科普讲座
线下现场聆听讲座的各界人士达2000余人
获得了热烈反响


线上首批讲座由10位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带来
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  生动有趣的语言
图文并茂地讲述各研究领域基础科学知识
带你用好奇更新已知边界
用科学连接未来生活

让我们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背后的专家面对面
与科学零距离
开启有料有趣的奇妙科普旅程!

今天让我们走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闫龙团队

一起了解一下“大豆高产育种”吧~






使大豆高产育种更科学




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9100万吨,对外依存度85%,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培育高产大豆品种,是解决国产大豆供给不足的根本。但我国大豆单产水平长期徘徊不前,仅为美国的60%。“作物遗传育种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如何让育种的科学成分多一些,是育种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1_副本.jpg

图1 “科学家讲科学”科普讲座现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搞育种必须掌握种质资源。作为大豆起源国,我国保存的大豆种质资源类型和数量,均居世界之首。为了充分利用库存种质资源,闫龙团队联合全国大豆育种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豆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精准鉴定工作。研发了大豆植株智能考种系统,提高考种精确度,实现考种植株信息自动保存。对3005份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精准鉴定,筛选并提纯优异种质25份,提供于育种利用。


大豆高产,依赖单位面积种植更多的单株,每个单株长出更多的籽粒,即实现种植密度和单株产量的统一。然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风险增加,限制单株产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闫龙团队在资源筛选的基础上,克隆了耐荫抗倒基因qSAR1,筛选出耐荫优异等位变异,为育种提供了基因、标记和种质。


2_副本.jpg

图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闫龙研究员


“一把尺子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这是老一辈育种人艰苦工作条件的真实写照。进入新时代,怎样借助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育种选择效率,是新一代育种家面临的任务。团队研发了大豆全基因组选择液相芯片技术,开发了产量性状全基因组选择模型,将田间表型选择和实验室基因型选择有效结合,选择效率提高3倍以上



3_副本.jpg

图3 冀豆17田间照片


下一步,该团队将继续围绕抗倒伏、耐密植、高光效等产量构成关键性状稀有珍贵等位基因挖掘利用开展工作。完成5000份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获得目标性状突出的遗传材料,克隆优异基因并阐明其参与调控的遗传网络,明确优异单倍型分布特征,提出分子设计育种方案,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基因、种质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