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小麦研究中心

小麦研究中心资源创新室“十三五”工作总结

【字体:

1、项目承担情况

“十三五”期间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课题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课题8项,其他7项。项目总经费1137.2万元,其中科研类经费738.2万,建设类经费399万。

 2、取得成果

 1)发表论文

在Plants、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rontiers in Nutrition、中国食品学报、和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7篇。

 2)授权专利

    授权1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 1项,软件著作权1项,澳大利亚革新专利3项。

 3)获奖情况

“黑粒小麦种质创新与食药两用新品种培育及利用”获得2020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从1995年开始引进蓝紫粒小麦种质,先后完成资源精准鉴评技术体系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特异种质创制、食药两用黑小麦品种(冀紫439和冀资麦3号)培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制定、营养保健价值研究、黑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功能产品研发,实现了黑小麦产业化发展,驱动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初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至2019年的十年间,黑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9.3万亩,先后与20家企业合作,创建品牌22个,研制产品106种。累计新增利润23.2亿元。

图片1_副本.png

4)植物新品种权

2019年获得冀资麦3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冀资麦3号富含膳食纤维、花青苷、矿质元素硒和镁,可有效改善高血脂症大鼠脂代谢紊乱,对肝、肾具有保护作用。

图片2_副本.png

  5)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1项——冀紫439黑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图片3.png

3、平台建设

“十三五”期间,完成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河北科学观测实验站项目建设任务。观测站主要职能是面向本区域作物育种与生产的需求,开展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等)基因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提供利用。在没有运营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现已搜集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不同生物学特性种质5000余份,发掘育种上急需资源300余份,提供利用4000余份次。

 4、基地建设与科技服务

在院市合作项目和“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下,先后在邯郸市馆陶县和广平县,衡水市景县以及定州市东留春乡,与馆陶月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馆陶县华野庄园黑小麦产业有限公司、艺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景泓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邵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和禾兴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六家企业合作,建立6个黑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和研发中心,以及2个科技驿站,先后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田间观摩活动30余次,媒体宣传20余次,培训农民600余人次。同时,通过建立黑小麦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协助企业研发面条、饼干等系列功能产品,以及就企业和市场关心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进行医学研究,疏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夯实发展基础,促进黑小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驱动农村供给侧改革,初步实现地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现已建成核心示范基地27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60000余亩。

 5、优异基因发掘

利用重组自交群体06Dn23(千粒重60-70g)/河农5290(千粒重41-43g),在1B, 2A, 2B, 2D, 4B, 5A, 6A和6D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7个稳定表达的QTL。其中,QTkw.haaf-6AL效应最大,可解释15.4-24.8%的表型变异,同时控制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发掘一个控制粒重和粒长的新位点QTkw.haaf-2DL.2(Plants 2021, 10, 713.)。

图片4_副本_副本1.png图片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