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杂草研究室

杂草研究室“十三五”工作总结

【字体:

一、工作业绩                                                                                                                                         

“十三五”期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支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院创新工程等各级各类项目共计20项,研究经费累计700余万元。十三五期间,研究室1人获“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博士1名,派出1名访问学者赴美国奥本大学进行交流,派出2人赴日本京都参加第26届亚太杂草科学大会。

二、亮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鉴定成果2项,申报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山区创业奖1项。申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青年科技奖1项,并获得科技进步类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3篇。申报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著作3部。

三、研究进展

在杂草抗药性研究方面,明确了河北省小麦田主要杂草播娘蒿、荠菜、雀麦的抗性性水平及分布。阐明了播娘蒿对苯磺隆产生抗性与ALS活性升高有关,抗性水平越高,ALS活性越大;抗性播娘蒿ALS酶的A、B和F三个保守区位点突变导致播娘蒿对苯磺隆产生较强的抗性。首次开发出了快速检测抗性播娘蒿CAPS/dCAPS分子标记,研发了一种鉴定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播娘蒿的方法及专用引物,利用专用引物鉴定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播娘蒿,只需2.5h就可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于2019年1月8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610028876.6。相关结果发表SCI论文2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成果“冀中南小麦田优势杂草绿色高效防治技术”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评价,成果水平为国内领先。

玉米对除草剂敏感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利用BSR-seq技术将玉米对烟嘧磺隆的敏感基因定位于玉米5号染色体近5'端1.1-15.3Mb区域,利用蛋白组、代谢组和转录组等多组学技术对玉米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机制进行研究,获取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形成的候选基因CYP81A9,并验证了其功能验证。相关结果发表SCI论文1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成果“夏玉米田除草剂药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首届院青年科技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初见成效。明确了覆盖绿豆对玉米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对除草剂减量的作用。玉米田覆盖绿豆结合氟噻草胺、唑嘧磺草胺等土壤处理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在90%以上,并能明显增加玉米的产量。初步构建了玉米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获批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